垃圾治理的動力學
垃圾治理要研究垃圾治理世人物事隨時間、空間的變化規(guī)律,即垃圾治理運動學,也要研究驅使垃圾治理運動的動力,即垃圾治理動力學。動力是因,運動是果,垃圾治理要因勢而變,適應時間、空間變化,因時而進,因地制宜。垃圾治理既要加強運動學研究,也要加強動力學研究。
1.垃圾治理的動力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毛澤東,1945年4月24日),這個哲學性和政治性論述永遠是正確的,對垃圾治理也是如此。垃圾治理的物只有為人所用時才有活力,垃圾治理事與世也只有在人的推動下才成其為事與世,人才是垃圾治理的真正動力。
但從垃圾治理學術研究角度出發(fā),有必要將垃圾治理動力分成4種——推行、實施、體系、互動,因為垃圾治理是由推行者、實施者和物理體系組織的系統(tǒng),同時,推行者、實施者和體系之間又存在不可分割的互動關系,推行、實施、體系及其互動都是推動垃圾治理發(fā)展的動力。
“推行”是法律法規(guī)、政策和規(guī)劃的推行,而非人治意義下的“人”的推行,更不是單單的政府及其主管部門中公務員的推行。但要承認一個現實,任何法律法規(guī)、政策和規(guī)劃都是人制定和施行,所以,即使學理上垃圾治理的推行是法律法規(guī)、政策和規(guī)劃,實際上確實是通過人實現的,這才有垃圾治理主體是政府與社會,或垃圾產生者、垃圾處理者、政府和第三方或源頭需求側與垃圾治理服務供給側之分。
“實施”是垃圾治理事務的落實,需要實施者來實施,實施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垃圾治理的一種動力。實施者既包括傳統(tǒng)意義下的垃圾處理者,也包括垃圾產生者,更包括為實施者服務和保障公共利益、處置突發(fā)事件的政府。廣義而言,全社會,任何單位和個人,囊括“黨、政、群、企、社、媒”,都是垃圾治理的實施者,都是垃圾治理的動力。
“體系”就是垃圾治理體系,既要發(fā)揮各種處理方法、治理方法的作用,又要讓各種處理方法、治理方法形成統(tǒng)一、和諧、協(xié)同的治理體系,從而發(fā)揮出“1+1>2”的疊加效應,這就是體系的動力。
“互動”指推行、實施和體系之間的互動,當然,也包括內嵌的政府、垃圾產生者、處理者等之間的互動。分則一盤散沙,相互拆臺;和則聚沙成塔,良性互動,表現出強大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也是垃圾治理的動力。
2.垃圾治理動力的內在邏輯
垃圾治理動力的內在邏輯就是各動力如何作用于垃圾治理及各動力之間的關系?偟闹v,垃圾治理動力的內在邏輯是“政府推動,推行領航,實施實現,體系加力,互動優(yōu)化”。
垃圾治理需要政府主導,維護社會秩序、效率、正義和公平,政府推動理所當然;垃圾治理要讓個人行為統(tǒng)一到社會行為,沒有推行者推行,萬不能實現,垃圾治理需要推行領航;當然,說一千道一萬,沒有實施,就沒有落實,自然就沒有結果,垃圾治理離不開實施,這就是“實施實現”真諦;體系具有“1+1>2”的疊加效應,垃圾治理自然要用好這種加力;互動增強凝聚力,垃圾治理必須發(fā)揮互動的這種效應。
“推行”“實施”“體系”“互動”自成體系,各自有自己的運行、管理和監(jiān)管體系;4種動力又形成一個大的體系,也有自己的運行、管理和監(jiān)管體系。如管理體系包括加強組織與領導、制定規(guī)劃與計劃、協(xié)調相關資源等,以實現既定目標,其中,目標管理、項目管理和資源管理是管理體系的3個重點任務;又如監(jiān)管體系包括為確保運行體系和管理體系正常運轉而制定的規(guī)范、監(jiān)督、考評及反饋等機制,聚焦在實施的行為及其產生的社會問題上,檢視規(guī)章制度的有效性。
尤其要完善4種動力的運行機制,確保4種動力在政府推動下順暢運行,高效發(fā)揮,既發(fā)揮各自的作用,又發(fā)揮4種動力的互作增強效應,保證治理過程中主體協(xié)同、利益協(xié)調和環(huán)節(jié)相扣,保障治理全民化、管理針對化、監(jiān)管多元化和效益最大化,促進垃圾妥善處理和妥善治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