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體治理任務這么重 技術這么多 究竟怎么選?
城市水體黑臭現狀與“水十條”的目標要求存在巨大差距,成為今后全國各地水環(huán)境整治的熱點問題,但由于污染成因復雜,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技術難題。那么,現在我國城市污水處理成就喜人,但為何還到處都是黑臭水體?黑臭水體治理任務這么重,技術這么多,究竟怎么選?有沒有快速有效的技術?黑臭水體治理和維持的資金需求量大,錢從哪兒來?我國黑臭水體治理取得了哪些工作進展?當前仍面臨哪些難點與挑戰(zhàn)?近期《水工業(yè)市場》雜志特約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城市環(huán)境院副院長、國家城市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總工孫永利就目前我國黑臭水體污染現狀、政策、技術、資金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展開深入探討。
水工業(yè)市場:現在我國城市污水處理成就喜人,但為何還到處都是黑臭水體?
孫永利:根據住建部公布的官方數據,我國的城市污水處理率已經達到了89.34%,其中80%以上的的城市污水處理率超過80%,更有40%的城市超過90%。表面上看我們的污水處理成就喜人,但從官方公布的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排查情況看,截至2016年2月16日,全國295座地級及以上城市中218座城市累計排查出黑臭水體1861個,僅77座城市未發(fā)現黑臭水體,表明城市水體黑臭現象仍較為突出,黑臭問題普遍存在。
城市水體黑臭現象為何普遍存在?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還是需要從污水處理率的本質出發(fā)探究根源,大家都知道,污水處理率是以污水處理廠實際處理量與污水排放量的比值進行計算的,這種計算方法在早期還是很適用的,對于行業(yè)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目前情況下其不適應性問題日漸顯現。首先我國的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平均進水COD不足260mg/L,遠低于城市污水應有的理論濃度,也就是說我國的污水處理廠大量摻混了山澗水、河水、淺層地表水等,已經不是真正的“污水”。另外,所謂的污水排放量仍是一個計算值,其準確性有待考究。為此,在住建部城建司的指導下,我們也嘗試采用其他方法對“污水處理率”指標進行校準,根據初步結果看,真正的“污水處理率”不容樂觀,很多城市污水直排問題突出。另一方面,人口密度大,城市居民衛(wèi)生習慣差等原因還導致了我國很多城市存在嚴重的雨水徑流污染問題。這些都是很多城市河道多次治理但始終難以解決污染反復問題的重要原因。
除了污水處理率實際值較低以及雨水徑流等原因導致的水體污染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河道底泥污染問題。大家都知道,雖然現在我國已經建成了近4000座的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接近1.6億立方米/天,但是這些大部分是最近幾年建成的,污水廠沒有建成之前,很多城市都是把河道作為主要的排污通道,造成河道底泥污染問題較為突出,許多城市面臨著不清理底泥就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黑臭問題,而底泥清理又無最終出路的兩難選擇。所以,下一步,如何做好截污控污工程會是一個重點。
水工業(yè)市場:黑臭水體治理任務這么重,技術這么多,究竟怎么選?有沒有快速有效的技術?
孫永利:城市水體黑臭成因復雜,污染類型繁多,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治理技術選擇的難度。為指導城市政府及相關的咨詢和設計機構很好地選擇治理技術,《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從控源截污、內源控制、生態(tài)修復、活水循環(huán)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可供選擇的工藝技術,明確了技術的適用范圍、設計要點和限制條件。
但是,城市水體的位置和公眾敏感度有所區(qū)別,污染成因及治理目標要求不盡相同,不宜用統(tǒng)一的標準選擇治理技術,而應結合不同水體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技術方法。黑臭水體整治應體現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原則,強化“一水體一方案”的技術要求,強化整治方案的頂層設計,每個技術或工程應有明確的目標。
最近很多人都在咨詢和關注黑臭底泥覆蓋和投加生物菌劑等技術,認為這些技術可以快速或階段性地解決黑臭問題,但我個人對這些技術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由于歷史污染問題,我國很多城市河道的底泥問題非常突出,河道底泥覆蓋技術將進一步阻斷氧的傳輸,加速覆蓋層下淤泥的厭氧程度,而且由于缺少混合攪拌等基本反應條件,底泥覆蓋的均勻性差,在工程覆蓋后的很短時間內就可能出現局部覆蓋層破壞的現象;生物菌劑投加技術的實質是將城市水體演變?yōu)?ldquo;城市污水處理廠”,治理效果依賴于盡量少的外源污染物,以及足夠多的生物量、停留時間和持續(xù)的曝氣。另外,投加到水體中的生物菌劑會根據環(huán)境條件發(fā)生變異,因此所使用生物菌劑本身是環(huán)境友好,并不能作為治理技術安全性的評價依據。
水工業(yè)市場:黑臭水體治理和維持的資金需求量大,錢從哪兒來?
孫永利: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不是單一工程,需要從多個方面開展工作,資金需求量相對較大;水體整治不是“一次性”工程,“碧水藍天”需要持續(xù)性投入。目前我國大部分地方的財政資金難以滿足黑臭水體整治的需要,因此通過引入PPP模式,吸引有一定經濟實力、具備專業(yè)技能的環(huán)保企業(yè)參與黑臭水體治理中,不僅有助于減輕城市政府的財政支付壓力,還能有效提高治理工程的運行效率。最近一段時間,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積極鼓勵PPP模式在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行業(yè)的推廣應用,部分城市也已經開始將PPP引入黑臭水體整治工作中,為PPP在全國的推廣應用提供了借鑒。
水工業(yè)市場:我國黑臭水體治理取得了哪些工作進展?當前仍面臨哪些難點與挑戰(zhàn)?
孫永利:應該說為了推進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的進程,國家和地方已經做了大量的努力。在國家層面,為了加強對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的監(jiān)督和管理,強化公眾參與,住建部和環(huán)保部先后聯(lián)合開發(fā)了黑臭水體報送平臺、信息發(fā)布平臺、監(jiān)管舉報平臺,定期向社會公布全國黑臭水體狀況和治理工作進展;地方政府也按照有關規(guī)定開展了轄區(qū)內黑臭水體的排查和識別工作,部分政府已經完成水體整治技術方案并開展了相關治理工作。
但是,由于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涉及的業(yè)務領域和管理部門多,資金需求和社會影響大,現階段仍面臨著資金、技術、商業(yè)模式等多重難題與挑戰(zhàn)。
首先是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難以總體推進,很多城市存在著合流制管網改造和沿河截污工程實施難度大、污水處理廠滿負荷、污水和初期雨水收集后無法處理的問題;所需清淤量大,河道底泥無最終處置途徑;水體整治方案的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不足,“就河論河”的現象較為普遍,重工程治理輕水質保持的問題突出。
其次,城市水體多數屬于開放區(qū)域,其水質、水量受區(qū)域特征、環(huán)境條件、市政基礎設施完善程度等因素影響較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維持難度;而且“黑臭”本身并不是一個科學術語,因此很難通過水質指標進行科學評估,導致后期的監(jiān)管和考核難度大,PPP模式按效付費的評估機制尚不健全,政府付費的考核機制有待完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http://www.www.bestschotzproductions.com/gtech_pic/images/images/qrcode_for_gh_7f21ccef0be4_430.jpg)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