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時?你可能沒意識到中國的重要戰(zhàn)略意義和經濟效益!
煤制氣是以煤為原料經過加壓氣化后,脫硫提純制得的含有可燃組分的氣體。根據加工方法、煤氣性質和用途分為:煤氣化得到的是水煤氣、半水煤氣、空氣煤氣(或稱發(fā)生爐煤氣),這些煤氣的發(fā)熱值較低,故又統(tǒng)稱為低熱值煤氣;煤干餾法中焦化得到的氣體稱為焦爐煤氣,屬于中熱值煤氣,可供城市作民用燃料。煤氣中的一氧化碳和氫氣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合成氨、合成甲醇等。為此,將用作化工原料的煤氣稱為合成氣,它也可用天然氣、輕質油和重質油制得。
國內煤制氣項目現狀
分布不均,西多東少。據博思數據發(fā)布的《2015-2022年中國煤制氣市場深度評估與投資預測報告》:我國目前共有不同階段煤制氣項目55個(包含投產及在建、前期準備工作、計劃、簽約項目),涉及產能共計2410億立方米/年。我國煤制氣項目在分布上呈現出西北多、東部少的特點。
國內煤制氣項目分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長遠來看,煤制氣項目具有明顯的戰(zhàn)略意義和經濟效益。
第一,市場空間大,當煤炭價格在400~500元/噸時,煤制天然氣的制造成本約1.8~1.9元/立方米,而進口氣到達中國口岸價普遍超過2元/立方米,入管網價在2.48元/立方米以上,前者比后者擁有0.5元/立方米的成本優(yōu)勢,與進口液化天然氣相比,煤制氣優(yōu)勢更擴大到1.5元/立方米以上。另外,從產能角度來看,中國是一個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天然氣資源量和產量都十分有限,而需求增長卻異常迅猛。
第二,是煤炭行業(yè)轉型的有效路徑,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費國和生產國,煤炭長期占據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的絕對主導地位。為了保障國民經濟的快速穩(wěn)步發(fā)展,現階段還不得不依賴于大量使用煤炭資源的能源策略。然而,自2012年以來,除了全球市場波動的因素外,基于節(jié)能減排的壓力,中國經濟的放緩和我國原煤生產能力的不斷增加,中國國內煤炭市場開始步入整體供大于求的局面。與此同時,隨著大氣污染防治方案等環(huán)保政策的出臺,以及各地煤改氣和油改氣項目的推進,天然氣需求量增長將更為迅猛。在這一背景下,煤炭行業(yè)的轉型顯得尤為迫切。發(fā)展煤制氣,一方面有利于消化煤炭行業(yè)持續(xù)增長的產能,也能夠對煤炭分散消費過程中產生的污染進行集中控制。因此,發(fā)展煤制氣是我國當前能源結構下,煤炭行業(yè)轉型的一條有效路徑之一。
第三,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目前我國天然氣供給的對外依存度比較高,在國內需求市場日益擴大的情況下,我國在國際能源市場上的談判能力比較弱。如果能在煤制氣領域有所突破,成功降低煤制天然氣生產成本,可以讓我國在與他國簽訂能源購買協議的過程中擁有更多的主動權。首先是在價格方面,煤制氣成本的降低有助于壓低天然進口氣價格;其次是在供給保障方面,一旦進口天然氣資源驟減,煤制氣可以作為一種補充手段保障社會與經濟的正常運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http://www.www.bestschotzproductions.com/gtech_pic/images/images/qrcode_for_gh_7f21ccef0be4_430.jpg)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