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煤治霾”是解決環(huán)境問題的重要途徑
煤要洗干凈再用。今年兩會剛剛結束,記者采訪了選煤界的重量級人物——北京政協委員、北京國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工程師趙樹彥。他性格直爽、開朗健談,深入淺出地暢談能源革命的著力點“潔凈煤”。他說,這是未來中國治霾的主要途徑之一。
以源頭技術向污染宣戰(zhàn)
趙樹彥表情凝重地說,保護環(huán)境是我國基本國策。由于長期以來我國生產技術落后,加之對環(huán)境保護重視不足,政府職能部門監(jiān)管不力,我國環(huán)境狀況不容樂觀。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像對貧困宣戰(zhàn)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zhàn)。
北京國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就是一個從事煤炭潔凈化源頭技術——煤炭洗選新技術開發(fā)和選煤工程設計為主業(yè)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è),通過選煤先進技術,提高煤炭資源的利用率,減少煤炭作為我國主要能源對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
據非最終確定的行業(yè)數據顯示,2013(2014)年我國生產原煤36.8(38.7)億噸,其中有22.14(24.2)億噸進入選煤廠洗選加工,原煤入選率60.1(62.5)%,約有40(37.5)%即14.7(14.5)億噸的原煤沒有經過任何潔凈化處理就作為商品煤燃用,燃煤是造成大氣霧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國能源結構的特點是富煤、貧油、貧氣。煤的儲量雖多但質量甚差,到2050年以前煤炭的占有率可能還在50%左右。而目前,煤炭在中國能源體系中的占比達到64.2%,且短期內不會發(fā)生根本性變化,燃煤污染自然成為社會各界的眾矢之的。
在過去計劃經濟只重產量不重效益的環(huán)境下,這一現象更加明顯,因為選煤不僅不增加產量還因為排出矸石而減少產量,所以不被重視。同時國家也沒有將選煤當成是煤炭行業(yè)的強制執(zhí)行政策,所以選煤在行業(yè)生產中,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態(tài)。
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選煤開始顯露出應有的經濟效益和環(huán)保意義,選煤行業(yè)正在改變在煤炭行業(yè)中原有的地位低下的格局,并作為煤炭行業(yè)中最具科技含量的形象而逐步引人矚目。
尤其在環(huán)境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選煤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簡單地講,選煤就是去除煤中的雜質(主要是矸石),使煤炭變得清潔,這是潔凈煤技術的源頭。目前全世界應用最廣泛的是重力選煤和浮游選煤。重力選煤中應用最多的是重介質選煤和水介質。目前,我國的重介質選煤以旋流器為主,水介質選煤以跳汰機為主。
凈化選煤技術更要凈化競爭環(huán)境
趙樹彥介紹,選煤可以有效排除煤炭中的灰分和硫分。我國非矸石電廠動力煤平均灰分28.6%,平均硫分1.01%,而洗選后混配的動力商品煤平均灰分15.5%,平均硫分0.66%。每入選1億噸原煤,約可排除灰分1300萬噸,硫分35萬噸,減少SO2排放49萬噸。趙樹彥說,發(fā)達國家的燃煤的灰分一般不超過12%,而我國動力煤的平均灰分達到28%以上。
以波蘭和美國為例,燃煤灰分分別是10.5%和9.5%左右,而這一指標甚至達到或超過我們國家的煉焦煤的水平。2014年頒布的相關法規(guī),要求在京津冀地區(qū)燃煤的灰分要控制在16%以下,盡管國家在逐步提高這一指標,但和發(fā)達國家相比差距還是很遠。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煤炭需求量急劇增加,對選煤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趙樹彥充滿自信的說,中國目前選煤的核心技術水平領先美國至少10年。遺憾的是,國內某些選煤科研、生產單位,高價引進落后選煤技術建設了許多選煤廠,不僅浪費了資金和煤炭資源,而且不利于我國選煤技術的進步。
近年來,北京國華科技攜國際領先的選煤技術奮力競爭,使得整個行業(yè)有了很大的改進,將一些國外的所謂“先進”低效選煤技術擠出了市場,凈化了國內選煤技術競爭的環(huán)境。
選煤可以脫掉80%左右的無機硫,成本僅為煙道脫硫的1/10。對于治理大氣污染、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可觀效益背后的技術支撐
“選煤不僅可以潔凈煤炭、保護環(huán)境,還可以有效節(jié)約運費”,趙樹彥這樣算了一筆賬,如果原煤不經過洗選就燃用的話,那么從運輸端就會增加能源消耗,能源消耗又會造成污染、排放,一個惡性循環(huán)就此開始。
以2013年全國產煤量計算,如果將全年沒有入選的14.7億噸燃煤進行洗選,需要花費建設資金360多億,但通過洗選可排除近3億噸矸石,節(jié)約運費180多億元,僅此一項帶來的經濟效益即可在兩年內收回建設成本。同時因提高燃煤效率還可節(jié)約燃煤約1.65億噸。
2011年,在趙樹彥的主持領導下,國華科技攻克了長期困擾選煤界“原煤不分級、不脫泥混合入選”的國際難題,將選煤工藝系統(tǒng)大幅度簡化,不僅大大降低了投資和生產成本,而且使操作如“傻瓜相機”般簡單化,實際操作簡單易學、操控自如。國華科技所設計的煉焦煤選煤廠與其它采用美國技術的同行相比,投資和加工費節(jié)約10%—30%,電耗降低40%—60%,全部入選的動力煤選煤廠矸石帶煤低6—20個百分點。已使重介質選煤成本低于跳汰。
他舉了一個成功案例:山西汾西新峪選煤廠2005年由外資設計公司設計,采用發(fā)達國家選煤工藝及進口LA1150型兩產品重介質旋流器粗、精選,RC型粗煤泥分選機和JMSCELL型浮選柱為核心設備,建成投產年處理200萬噸原料煤的一車間。
2012年又建成由北京國華科技承擔設計,全部采用北京國華科技“高效、簡化重介質選煤成套技術與裝備”研究成果,以3GHMC型無壓給料三產品重介質旋流器、FHMC型粗煤泥重介質旋流器、FJC型噴射式浮選機為核心設備的年處理能力300萬噸的二車間。
長期生產統(tǒng)計數據表明,二車間較一車間精煤產率由50.14%提高到57.11%,提高6.97個百分點,年多產優(yōu)質精煤20.1萬噸,每入選1噸原料煤新增銷售收入60.83元。特別應該提及的是,表征分選精度的另一項重要指標——矸石帶煤率從20.82%降低到0.30%,減少20.52個百分點,1年約可減少煤炭損失18萬噸。
國華科技研發(fā)的以三產品重介質旋流器為核心的成套技術與裝備,由于大幅度提高了分選精度,給選煤企業(yè)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邁向世界選煤強國的核心技術
2014年5月,多家媒體報道了一則新聞:北京國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榮獲2013年度中國煤炭工業(yè)科學技術一等獎。董事長趙樹彥從頒獎人手中接到這個沉甸甸的榮譽證書,該公司申報的“高效、簡化重介質選煤成套技術研究”項目成為30個一等獎中唯一一項選煤專業(yè)的獲獎項目,也是唯一一項由民企研發(fā)的獲獎項目。
國華科技自1998年12月成立,歷經16年的潛心研究,針對煉焦煤、動力煤處理,已形成從工藝到裝備、從分選到水處理再到生產自動測控的成套技術,達到煤炭分選實現高效、簡化、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目的。
“原煤不脫泥混合重介質旋流器選煤技術”,被業(yè)內人士譽為我國從世界第一選煤大國邁向世界選煤強國的重要技術支撐,研究項目的大面積快速推廣應用,構成了我國重介質選煤的主體技術框架。
趙樹彥介紹說,國華科技一直為提高煤炭分選精度,降低商品精煤灰分、硫分而努力。國華科技研發(fā)的總體技術處國際領先水平。國家重點新產品的無壓給料三產品重介質旋流器選煤工藝,把精煤數量效率提高到93%(極難選、難選煤)和96%(易選煤)以上,把廢棄矸石中的帶煤量從20%以上降低到1%左右。
與此同時,北京國華科技研發(fā)的“2+2”模式濕法選煤系統(tǒng)水回用工藝技術和設備(國家科技部創(chuàng)新基金重點項目),徹底改變了我國濕法選煤廠水處理技術的落后面貌,實現選煤廠煤泥全部廠內回收、洗水閉路循環(huán)、工業(yè)用水零排放,噸煤水耗較GB/T?18916.11-2012《取水定額第11部分:選煤》國家標準降低40%,對環(huán)境保護和節(jié)約煤炭、水資源做出了突出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國華科技在降低次生煤泥量和重介質選煤有效分選粒度下限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績。趙樹彥解釋道,煤比矸石易碎得多,用泵將原煤打入旋流器的傳統(tǒng)有壓給料方式產生了大量以精煤為主的次生煤泥,這些煤泥往往會因其分選與回收代價高昂而不得不被舍棄、浪費掉。目前,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外最先進重介質選煤有效粒度下限為1—0.5mm,而北京國華科技已達0.125—0.100mm,現正在向0.075mm邁進,令世界矚目。
重選有效分選粒度下限的高低最能體現選煤技術的水平,細粒煤的分選與脫水回收是目前國際選煤界研究的熱點,北京國華科技正在此領域進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屆時,在今年的美國國際選煤會議和明年的世界選煤代表大會上,北京國華科技都將提交有關細粒煤研究方面的論文。
持續(xù)創(chuàng)新是增強競爭力的源泉
趙樹彥是技術出身,不擅長搞關系,他潛心研究,深刻實驗,勇于創(chuàng)新,他說,對企業(yè)來講這是最重要的事。事實證明,他帶領團隊就是靠科技創(chuàng)新把企業(yè)做大,并站上了國際舞臺。
2012年,國華科技收購了世界知名的選煤工程技術公司及設備供應商——美國丹尼斯公司。丹尼斯重介質淺槽分選機曾全球銷量第一,亦最早進入中國。同時,丹尼斯也設計了近二百多座選煤廠。收購丹尼斯后,國華科技揚長避短、兼收并蓄,將外國的精華與自己的設計理念有機結合,開發(fā)了新一代動力煤洗選工藝流程。
國華科技成立16年來,承擔了包括5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在內的33項相關技術的研究課題,取得了7項總體技術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擁有授權專利23項,其中發(fā)明專利7項;以擁有的技術優(yōu)勢制定、修訂國家、煤炭行業(yè)標準10項;由于研究成果得到行業(yè)的認可,到2014年底共承接546座選煤廠工程設計和60%以上的工程承包,總設計處理能力達到7.64億噸,相當于2014年我國選煤總量的31.6%。
“創(chuàng)新是科學發(fā)展觀和高新技術企業(yè)的靈魂,也是企業(yè)求生存求發(fā)展的最重要途徑。只要擁有技術優(yōu)勢,企業(yè)就能在激烈的社會主義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也只有擁有技術優(yōu)勢才能使企業(yè)做大、做強,這是我堅定的信念”。趙樹彥感慨地對記者說。
正是這樣的堅定信念,在他們的領域里,才能與發(fā)達國家一決高下。
國華科技的發(fā)展前景廣闊,國華科技的舞臺越來越大,歷史使命任重而道遠。他們的目標十分明確:力爭在同行業(yè)中建成前沿研究與工程技術領先、自主創(chuàng)新與服務保障突出、國際化高端人才優(yōu)勢顯著、國內外一流并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y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http://www.www.bestschotzproductions.com/gtech_pic/images/images/qrcode_for_gh_7f21ccef0be4_430.jpg)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