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套制水工藝方案保證南水喝出“北京口味”
到2014年底前,北京市供水能力將從現在的318萬立方米/日擬再提升50萬立方米/日。在對自來水供應量上有所保障的同時,相關部門還將對水質進行全方位的監(jiān)控,針對明年將進京的長江水,已確定了30多種北京水廠的制水工藝方案,確保“南水”進京后仍為“北京口味”。
水量實際供水量已接近極限
2012年4月20日,南水北調配套工程——郭公莊水廠工程正式開工。郭公莊水廠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計劃投資35億元,2014年底前具備通水條件,日供水能力將增加50萬立方米。郭公莊水廠建成后,將極大緩解中心城區(qū)特別是城南地區(qū)供水壓力不足的局面。
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北京先后新建了第三、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田村山、第九等水廠,到1999年,第九水廠三期工程全部完工。進入21世紀后,北京城區(qū)沒有再新建水廠。
今年北京城區(qū)高日供水量達到294.1萬立方米,城區(qū)實際供水量已經接近現有供水能力的極限,水資源的短缺已成為影響和制約首都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據悉,郭公莊水廠一期工程包括引輸水工程、凈配水廠工程及配套工程。工程鋪設輸水管線近4公里,將凈配水廠與南水北調南干渠郭公莊分水口相連通。
一期建成的同時,規(guī)劃2020年完成郭公莊水廠二期建設,使該水廠日供水能力達到75萬立方米;該水廠遠期規(guī)劃日供水能力達到100萬立方米。
兩座水廠投用保高峰用水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第三水廠和第八水廠應急改擴建工程——第309水廠和孫河水廠正式通水,新增城區(qū)日供水能力18萬立方米,相當于180萬人一天的用水量,使城區(qū)日供水能力達到318萬立方米,可保障高峰用水。
據悉,因為土地和投資有限,兩個水廠的改擴建工程主要是在現有水廠范圍內進行,總投資不到2億元,就實現了新增日供水能力18萬立方米,相當于一個中型水廠。“如果要建設一座新的同等能力的水廠,所需投資大約要在此基礎上翻幾番,建設周期也要更長。”自來水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
市自來水集團在建設309地表水廠前期,在改造中首次將傳統(tǒng)的澄清技術與超濾膜凈水技術進行集成,形成了澄清式膜濾池一體化的凈水處理工藝。這項國際國內首創(chuàng)的實用新型專利水處理工藝不僅提高了水處理效率,而且節(jié)省了占地,節(jié)約了投資,降低了產水能耗。309水廠也成為繼第九水廠之后,北京第二座使用膜處理工藝的自來水廠。
309水廠作為南水北調的前哨水廠,對進京的長江水進行先期的導試和預警。
水質新管線保證水質能達標
自來水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上世紀80年代以前,由于經濟發(fā)展和技術水平的局限,建造的自來水管道經長時間后內壁容易銹蝕、結垢。此前本市水源水質單一,因此不會出現脫落鐵銹、影響自來水水質的情況。但從2008年10月開始,北京水資源日益緊缺,開始引入河北水庫水,“客水”與本地水中的溶解性無機鹽含量有差異。這種硫酸鹽成分對鐵的內壁有腐蝕性,可造成鐵銹的脫落。
2014年,江水將進京,由于“南方水”和“北方水”的水質存在差異,屆時將存在發(fā)生黃水的風險。今年,市自來水集團計劃新建改造供水管網520公里,全力打造“水質達標,輸配穩(wěn)定,運行安全,具有抗干擾力的供水設施”。
目前正全面推進郭公莊水廠、第十水廠輸配水管線建設,加快建設東五環(huán)、東壩、回龍觀、海淀山后等地區(qū)的供水管線,提高地區(qū)供水安全保障度。
為了消除管網運行安全隱患,市自來水集團今年將計劃完成白紙坊東街、亮馬橋路、北三環(huán)四通橋東等53條隱患路段供水管線改造;完成5200余座老舊閘門、消火栓、排氣門改造;利用新材料、新技術對300多公里供水管線進行內噴涂防腐處理。
“旋風修復”不污染管網
自來水集團介紹,直接更換管道不但費用高,而且會長時間阻礙交通,嚴重影響居民用水。因此,本市首次大規(guī)模從國外引進25臺移動壓縮空氣機設備,實施不開挖的“旋風噴涂”修復技術,為中心城區(qū)的1800公里供水管線進行改造,實現不斷路、最短停水時間的快速施工。
自來水集團相關負責人張海祥介紹,該技術對城市供水管線中難以尋找到的“針眼”滲漏也有修復功能,不僅保證了自來水的水質,也解決了一些用戶因供水管道堵塞、內徑變小出現的無水或水微現象,可提高出水量。
經衛(wèi)生部審核,該技術符合《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監(jiān)督管理辦法》的有關規(guī)定,達到了國家食品級標準,對自來水不會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在每次施工前和施工后,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jiān)測網北京監(jiān)測站都要對居民家中自來水進行檢測,工程改造后的水質完全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廣大市民完全可以放心。
據悉,城市供水管網還包括戶內供水管線,戶內供水管線要進行內噴涂防腐改造,除了該管線符合改造條件外,還需要政府和產權單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目前,市建委正牽頭研究戶內供水管線的改造,預計戶內的改造也將同步在2014年長江水進京前完成。
相關負責人強調,即使萬一發(fā)生水黃,市民也不必擔心,“我們準備了應急措施,包括應急供水車供水等。只要放水放一段時間,水黃自然就消失了。”對于自行將水所帶來的水量消耗,市水務局表示,將采取減免水費的方式彌補居民的損失。
對話
30多套方案留住“京味”
記者:入夏以來,北京市用水連續(xù)3次突破百年紀錄,目前我們是否能保障用水安全?
梁麗(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新聞發(fā)言人):上個月底,北京市的城區(qū)用水最高紀錄是294.1萬立方米,算上剛剛運行的這兩座水廠,我們的日供水能力就是318萬立方米,可以說居民用水是有保障的。
記者:就是說,我們的用水額度還是很有空間的?
梁麗:不能這樣說,318萬立方米的供水能力是我們在各項指標和措施全部正常的狀態(tài)下,也就是說設備滿負荷運行,水質穩(wěn)定,甚至供電、機器這些條件都100%沒有意外。但是這些所有的最好狀態(tài)并不是能完全保證的,我舉例說,比如天氣不好,這樣可能河北進京的水指標也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我們的設備和技術提前應對,可能供水能力就有差別,因此我們不能寄希望這個極限,目前最高供水量應該說已經接近極限了,市民要節(jié)約用水,我們應嚴格控制用水。
記者:據了解,比如電或者其他能源,都有應急預案,到極限的時候,可能會限電保民用,請問自來水有這方面的預案嗎?
梁麗:我們不能對老百姓或者一些單位有停水的要求,這也不現實,我們主要的應急預案就是科學調度,合理調配。比如說每天根據天氣情況,我們會作出一個用水總量的預測,根據這個預測數值,我們就要做出計劃,比如從北京的22個水源地,哪些區(qū)域調動多少水,各自的比例是多少,這樣我們應用的工藝也是不同的,這樣出水的效率也是不同的。
記者:長江水明年進京,目前為保證水質我們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梁麗:我們之前在丹江口建設了試驗基地——“微型水廠”,模擬北京的制水。“微型水廠”濃縮了北京地表水廠“來水—制水—配水”的全部處理及檢測過程,北京在用各水廠的所有工藝流程,在丹江口中試基地均能完整模擬一遍。為確保北京現有水廠處理工藝對丹江口原水的適應性,科研人員經過反復試驗,確定了30多種北京水廠的制水工藝方案,以應對丹江口水庫原水水質在不同季節(jié)的變化,如濁度、藻類、嗅味等,確保2014年“南水”進京后,自來水集團生產的自來水是廣大市民熟悉的“北京口味”。
記者:30多套方案都是制水的工藝技術嗎?
梁麗:是的,為什么這么多呢。因為長江水都是地表水,長途跋涉進京,這樣不同的氣候條件下的水指標是不同的,30多套方案應對不同的指標,最終產生出一致的北京市民飲用的自來水。此外,我還想說一點,為迎接長江水,目前城區(qū)一些有隱患地點的自來水管線也全部啟用新技術進行了噴涂,材料都是食品級的材料,這樣可確保水質不發(fā)生變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