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管理模式
江蘇省鹽城市針對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覆蓋范圍廣、運行節(jié)點多、轉運車輛多、運行周期長、收運系統(tǒng)復雜等因素,引入現代化科技手段,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信息化建設,使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的管理、服務和運作逐步走上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的軌道,對促進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管理運作模式的創(chuàng)新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利用GIS技術,準確顯示垃圾中轉站、垃圾池等環(huán)衛(wèi)設施的地理位置信息,由于中轉站、垃圾池數量多,分布廣,在建立GPS系統(tǒng)時,基于對GIS技術的應用,將其在系統(tǒng)上進行準確標注,以電子地圖方式進行展示,可直觀地了解整個區(qū)域內環(huán)衛(wèi)設施的分布狀況,同時對存在的垃圾池、中轉站進行成圖和分析,結合村莊分布GIS,不斷充實和重新布置垃圾池的位置。還可根據中轉站的地理位置信息,按照一級清運最短距離的原則,合理規(guī)劃運輸路線。
運行績效考核信息分析
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涵蓋村莊、河道及公共部位的保潔、居民生活垃圾的定點投放、垃圾的集中清運、設施和人員管理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常態(tài)化、不間斷地開展尤為重要,365天天天如此。為此,該市鹽都區(qū)制定了日常運行管理百分考核標準,對從業(yè)人員、設施管理、日常長效管理3方面逐月進行考核,將信息數據建立績效考核系統(tǒng),每月進行匯總評比,對鎮(zhèn)(區(qū)、街道)取平均分數并排列名次,借助績效考核分析系統(tǒng),每月得出各鎮(zhèn)(區(qū)、街道)績效位次的前移和后退,以此分析各鎮(zhèn)(區(qū)、街道)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工作中的進展情況。
垃圾量月度信息分析
垃圾量信息分析系統(tǒng)信息數據包括垃圾理論量和中轉站運出量。垃圾理論量數據,按每鎮(zhèn)(區(qū)、街道)0.4~0.7公斤/天?人計算,按總人口數計算出一個月的理論量,中轉站運出量數據,就是每鎮(zhèn)(區(qū)、街道)范圍內實際產生量,以車輛送入焚燒發(fā)電廠稱重數一個月的總和。將中轉站運出量與理論量比較,以及每月中轉站運出量的變化,用Excel數據采集分析系統(tǒng),用曲線圖和柱狀圖分析垃圾量的變化,從而得出每個鎮(zhèn)(區(qū)、街道)實施范圍和覆蓋人口的變化,指導和推動各鎮(zhèn)(區(qū)、街道)面上工作的展開。
建立信息公示平臺
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范圍廣、內容復雜、人員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和人,該市建立了一個短信平臺信息發(fā)布系統(tǒng),按事因人發(fā)布相應的信息內容,使得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工作的宣傳、指導、協(xié)調大大方便、快捷。
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實施過程中的不平衡性較大、矛盾較多、百姓對居住環(huán)境改善的要求較為迫切,且有很多的建議、投訴,開辟信息投訴系統(tǒng)對推進工作的開展、督促問題的整改、傾聽民聲民意尤為重要。該市采取固定電話與專用號碼手機的語音系統(tǒng)、手機專用號碼短信接收系統(tǒng)、建立網站開辟建議、投訴接口等途徑,建立起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的百姓問題信息投訴系統(tǒng),與百姓雙向交流互動,可極大提高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整體水平。將人員分組,如鎮(zhèn)村管理人員、中轉站操作管理人員、鎮(zhèn)村清運人員、村組保潔人員、居民住戶等,將事分類,如通知須知、保潔常識和標準要求、安全生產知識等,可便利信息的傳遞。
垃圾中轉站運轉管理視頻監(jiān)控
在垃圾中轉站安裝監(jiān)控攝像頭,經由前端網絡視頻編碼器,將數字視頻信號通過GPRS網絡傳送至調度中心,調度中心使用監(jiān)控系統(tǒng),可以遠程查看,同時還可配備手機監(jiān)控,隨時、隨身、隨地在手機上查看監(jiān)控畫面,查看中轉站運轉狀態(tài),車輛進站、出站情況,設備運轉操作流程,保證中轉站管理正常、車輛運行維護到位、安全操作得到保障。垃圾中轉站壓縮箱、污水池警戒水位線處安裝傳感器,當垃圾量、垃圾滲濾液水位達到一定尺度、高度時,調度中心可以收到定時告警,各中轉站垃圾量、水位監(jiān)測信息通過GPRS網絡傳送至服務器,在獨立的監(jiān)視器上予以顯示,每個監(jiān)控點設置相應的名稱或位置信息,便于管理人員準確掌握告警站點,管理人員隨時即可結合視頻監(jiān)控畫面對告警事件進行確認,進而對車輛進行調度。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http://www.www.bestschotzproductions.com/gtech_pic/images/images/qrcode_for_gh_7f21ccef0be4_430.jpg)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