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從來不淹水的秘密
不淹水的秘密
東京本來的名字叫做江戶,也就是河口的意思,都內(nèi)有著隅田川、荒川、江戶川等幾條大河。甚至東京本身的很多地段都是由隅田川、荒川、江戶川等幾條大河在流向東京灣的過程中沖積出來的。再加上東京以前的交通大都靠水路,所以除了自然形成的大大小小的河流以外,還開鑿了許多人工河流。這些河流,就成了東京排水泄洪的天然渠道。
但是,如果任由雨水把污水和垃圾一氣沖入這些河里,東京就會回到1960年代遍地臭水溝的情況。何況,東京還有以龐大著稱的地鐵系統(tǒng),如果任雨水四流的話,就不僅僅是排水不暢的問題了,整個城市都會陷入巨大的危機中。所以,東京都建設了一套先進環(huán)保的下水道排水系統(tǒng),堪稱世界最先進,除了用來承擔各種污水的凈化處理外,還用來應對臺風時期的這種暴雨的排水。
因此,東京都的雨水,分別有兩種渠道進行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會通過各種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邊的排水口而直接流入雨水蓄積排放管道。這些雨水接著會被引導逐步排入都內(nèi)的幾條專用來泄洪的運河和河渠,最終通過隅田川之類的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比如一些密集住宅區(qū)和辦公區(qū))的雨水,會隨著每棟建筑的排水系統(tǒng)進入公共排雨管,再隨下水道系統(tǒng)的凈水排放部分流入公共水域。當凈水排放系統(tǒng)無法承擔排雨量時,部分雨水則隨污水管進入下水道,通過污水蓄水池來瓦解突然涌來的暴雨造成的壓力。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東京都內(nèi)大部分的區(qū)域采用的是合流式下水道,這種方式是把污水和雨水引入同一下水道。這樣就會導致:下大雨時,一部分被雨水稀釋的廢水會流入河流或海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將向水再利用中心輸送降雨初期特別臟的污水的下水管道加粗,并建造蓄水設施來儲存那些在雨天沒能被處理的污水。
下水道體現(xiàn)日本的細致癖
東京的排水系統(tǒng)也體現(xiàn)了日本人近乎于偏執(zhí)的細致。為了保證排水道的暢通,擔負主要職責的東京下水道局,從污水排放的階段就開始介入。首先,他們規(guī)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間垃圾不允許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過垃圾分類系統(tǒng)分門別類進行處理。烹飪產(chǎn)生的油污也不允許直接導入下水道中,因為除了會造成鄰近的下水道口惡臭外,還會腐蝕排水管道,東京下水道局對此倡導的處理辦法是:用報紙把油污擦干凈,再把沾滿油污的報紙當做可燃垃圾來處理。更干脆的辦法是做菜少用油。下水道局甚至配備了專門介紹健康料理的網(wǎng)頁和教室,介紹少油、健康的食譜。
又如,各個建筑的排水管都不是一根管子通到底的,很多住宅外都有一些不是很大的儲水桶,這樣的儲水桶多了的話,面對突然的降水時,整體的排水壓力就會降低很多。一些大型的建筑還會建有獨特的雨水再利用系統(tǒng)。比如,著名的東京巨蛋體育館就建有自己獨用的大型雨水存積池,儲集的雨水可用于沖洗廁所、消防、洗車和澆灌。無雨或少雨時,這些儲水池有25%的空間用來存儲消防等用途的緊急用水,另有25%用來積攢日常雨水以進行再利用,剩下的50%的空間則用來儲集突然暴漲的雨水。東京巨蛋一年由此可節(jié)約2000萬日元水費。
另外,東京還有自己的降雨信息系統(tǒng)—“東京Amesh”,用來預測和統(tǒng)計各種降雨數(shù)據(jù),并進行各地的排水調(diào)度。利用統(tǒng)計結(jié)果就可以在一些容易浸水的地區(qū)建立特殊的處理措施。比如說,東京江東區(qū)南沙地區(qū),就建立了一系列的雨水調(diào)整池和雨水儲集管道來協(xié)助泄洪。其中,最大的一個雨水調(diào)整池,一次可以最多存儲25000立方米的雨水。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