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氣顆粒物及其鉛的來源識別和解析
2005年9月—2006年9月,在北京的北郊(昌平區(qū))、城區(qū)和南郊(房山區(qū))3個采樣點位共采集總懸浮顆粒物(TSP)樣品166個. 用ICP-AES和ICP-MS方法測量Pb等29個無機元素. 應用正矩陣因子分析方法識別的TSP的3組主要來源為土壤揚塵源、建筑源和燃煤源;2組次要來源為有色冶金源和燃油源. 北京市大氣顆粒物中Pb的2個主要來源為燃煤源和有色冶金源,分別占總量的19%~39%和49%~62%;次要來源有土壤揚塵源和建筑源,分別占總量的 2%~4%和7%~8%. 北京市北郊、城區(qū)和南郊的ρ(Pb)年均值分別為102,142和179 ng/m3. 燃煤源排放的鉛分布比較均衡,在3個采樣點位ρ(Pb)大體持平;而有色冶金源排放的鉛有明顯的采樣點位差異,具有南高北低的趨勢,這提示有色冶金源的主要方位是在北京的南邊. 北京市大氣ρ(Pb)有可觀的下降空間. 鉛排放削減和有關(guān)環(huán)境管理措施的主要對象應為涉鉛的有色冶金行業(yè). 對原料煤中鉛含量的監(jiān)測、控制和管理也應予以重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nèi)容,請點擊下載 dzy09021205.pdf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wǎng)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