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消毒應對小規(guī)模供水單元突發(fā)性微生物污染研究及工程實例
摘要:結合B市M單位自備井微生物污染亨件及應對過程,以小規(guī)模供水單元突發(fā)性微生物污染為背景,將紫外線消毒作為應對手段,考察了紫外強度、紫外線穿透率對紫外線消毒效果的影響,并研究了大腸桿菌可見光復活。結果表明:較大劑量時,紫外強度對消毒效果的影響會減弱甚至不產生影響;在相同紫外強度條件下,紫外線穿透率對紫外線消毒效果的影響顯著;可見光復活會明顯降低紫外線消毒效果,影響程度與投加劑量有關。
關鍵字:紫外線消毒 紫外線穿透率 可見光復活 應急消毒技術
紫外線消毒作為消毒技術,目前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的水廠,為了控制“兩蟲”大量使用紫外線消毒技術。紫外線消毒的原理是紫外線對微生物的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有破壞作用,使得微生物在吸收了一定劑量的紫外線后,DNA的結構發(fā)生破壞,細胞失去活性,無法繁殖,細菌數(shù)量大幅度減少,從而達到滅菌的目的。
目前,水污染事件在我國發(fā)生的頻率越來越大,從松花江的硝基苯污染到太湖藻類大爆發(fā),再到赤峰的飲用水污染導致多人腹瀉事件,這些事件的教訓要求我們要快速提高應付水污染事件的應急技術及能力。
紫外線消毒具有安裝簡便快速、占地小、殺菌廣譜等優(yōu)點,適合應用于小規(guī)模供水單元的消毒。本文以B城市M區(qū)域的垃圾滲濾液流入飲用水水源井造成 的大腸桿菌污染事件為例,介紹利用紫外線消毒技術來解決小規(guī)模供水單元突發(fā)性微生物污染事件。
1案例分析
1.1水污染突發(fā)事件介紹
B市M區(qū)域有水源井兩口,主要給附近居民提供生活用水。水源井出水經二氧化氯消毒后供給居民,平時出水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2009年7月,水質檢測報告顯示,大腸桿菌105個/l00ml,嚴重超標。據(jù)調查,造成水污染的原因為水源井西側的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匯入。
詳細內容請查看附件部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http://www.www.bestschotzproductions.com/gtech_pic/images/images/qrcode_for_gh_7f21ccef0be4_430.jpg)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208021509249899.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