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噸印染紡織廢水處理設計方案
采用地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尺寸為:20 m×6 m×10 m ,有效容積為1200 m3 ;HRT=3.6 h 。
一、 工藝流程
1、格柵、調節(jié)、沉淀池
采用地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尺寸為:20m×6m×10m,有效容積為1200m3;HRT=3.6h。
2、催化鐵內電解反應器A
催化鐵內電解反應器A,設于格柵、調節(jié)、沉淀池與水解酸化池之間,由兩層無機復合微濾膜和中間填加的鐵屑、銅屑等組合填料過濾層構成。無機復合微濾膜孔徑0.6微米,合計每層過濾面積273.4㎡,濾速1.22m3/㎡h;鐵屑、銅屑等組合填料構成的氧化還原反應層尺寸為:11.3m×1.68m×0.15m,共3組,合計過濾面積56.95㎡;濾速5.85m3/㎡h。
3、水解酸化池
采用地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尺寸為:20m×22.32m×10m,有效容積為4464m3;HRT=13.39h,SRT=100d。
4、催化鐵內電解反應器B
催化鐵內電解反應器B,設于水解酸化池與接觸氧化膜生物反應器A之間,由兩層無機復合微濾膜和中間填加的鐵屑、銅屑等組合填料過濾層構成。無機復合微濾膜孔徑0.6微米,合計每層過濾面積273.4㎡,濾速1.22m3/㎡h;鐵屑、銅屑等組合填料構成的氧化還原反應層尺寸為:11.3m×1.68m×0.15m,共3組,合計過濾面積56.95㎡;濾速5.85m3/㎡h。
5、接觸氧化膜生物反應器A
采用地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兩池并聯交替運行。單池尺寸為:16.5m×6m×10m;其中設有孔徑0.2微米、過濾面積1738.18㎡的無機復合微濾膜過濾器;無機復合微濾膜兼作微孔曝氣器。池內設有溶解氧檢測儀,可根據溶解氧的變化,自動調節(jié)供氣量。濾速0.192m3/㎡h;有效容積為:937.27m3;HRT=5.62h,SRT=30d;NW=25g/L;DO為:4.5~6mg/L。
6、厭氧水解酸化膜生物反應
采用地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尺寸為:52.32m×6m×10m,其中設有孔徑0.15微米、過濾面積3428.15㎡的無機復合微濾膜過濾器。濾速0.097m3/㎡h;有效容積為:3103.31m3;HRT=18.62h;SRT=100d。NW=25g/L。
7、接觸氧化膜生物反應器B
采用地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兩池并聯交替運行。單池尺寸為:16.5m×6m×10m;其中設有孔徑0.2微米、過濾面積1738.18㎡的無機復合微濾膜過濾器;無機復合微濾膜兼作微孔曝氣器。池內設有溶解氧檢測儀,可根據溶解氧的變化,自動調節(jié)供氣量。濾速0.192m3/㎡h;有效容積為:937.27m3;HRT=5.62h,SRT=30d;NW=25g/L;DO為:4.5~6mg/L。
8、污泥井
污泥井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尺寸為2.5m×2.5m×10.5m。
9、出水井
出水井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尺寸為3.5m×1.5m×8.5m。
二、工藝流程簡要說明
廢水經粗、細兩道格柵處理后,進入格柵、調節(jié)、沉淀池,然后在泵的作用下,以0.24MPa的壓力,進入催化鐵內電解反應器A。經孔徑0.6微米的無機復合微濾膜過濾,去除60%以上的SS,并使難降解COD得到相應的去除后,進入鐵屑、銅屑等組合填料構成的氧化還原反應層。利用鐵、銅填料腐蝕電位的差異,以鐵作陽極、銅作陰極、原水作電解質而形成千萬個原電池。通過鐵-銅微原電池產生微電解作用,破壞顏料的發(fā)色和助色基團,使之失去發(fā)色能力;進一步將大分子物質分解為小分子的中間體,使某些難生化降解的化學物質轉變成容易生化處理的物質,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利用鐵、銅電位差提高膠體污染物的沉積速度;利用電池反應產物的絮凝、新生絮凝體的吸附等作用,實現對膠體等污染物的絮凝、吸附脫除作用;由于鐵是生物氧化酶系中細胞色素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Fe2+-Fe3+氧化還原反應進行電子傳遞,促進生化反應;Fe2+和Fe3+進入生化處理中,形成密度較大的生物鐵絮凝體,改善污泥沉降性能。陽極反應如下:Fe-2e=Fe2+,E0(Fe2+/Fe)=-0.44V。當無氧存在時,陰極反應如下:2H++2e=H2↑,E0(H+/H2)=0V;當有氧存在時,陰極反應如下:O2+4H++4e=H2O,O2+2H2O+4e=5OH-,E0(O2/OH-)=0.40V。通過上述微濾處理及氧化還原反應等,使進水COD去除30%~45%、色度去除30%~50%(去除率因不同污染物的性質不同而各異)。
催化鐵內電解反應器A出水進入水解酸化沉淀池,通過水解酸化預處理,繼續(xù)調節(jié)水質。通過缺氧、厭氧生物反應,使進水COD去除20%~45%、色度去除25%~40%(去除率因不同污染物的性質不同而各異)、SS去除30%以上。
水解酸化沉淀池出水再進入催化鐵內電解反應器B,利用微濾膜截留微生物,并通過氧化還原反應、缺氧、厭氧生物反應、絮凝沉淀等作用,使進水SS去除60%以上、COD去除20%~30%、色度去除30%~50%(去除率因不同污染物的性質不同而各異)。
催化鐵內電解反應器B出水進入接觸氧化膜生物反應器A,通過好氧生物反應、絮凝沉淀和膜截留等作用,使進水COD去除75%~85%、BOD去除90%以上、SS去除50%以上、色度去除35%~55%。污泥靠污泥泵定期、定量排入厭氧水解酸化膜生物反應器。
接觸氧化膜生物反應器A出水,利用虹吸原理進入厭氧水解酸化膜生物反應器。通過厭氧、缺氧生物反應,再次降低難生化降解COD,提高BOD與COD的比值,為接觸氧化膜生物反應器B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使進水COD去除70%~85%、BOD去除80%~90%以上、SS去除90%以上、色度去除25%~40%。污泥定期通過污泥井排出。
厭氧水解酸化膜生物反應器出水,利用虹吸原理進入接觸氧化膜生物反應器B,再次進行好氧生物反應。通過好氧生物反應、絮凝沉淀和膜截留等作用,使進水COD去除75%~85%、BOD去除90%以上、SS去除20%以上、色度去除35%~55%。污泥靠污泥泵定期、定量排入厭氧水解酸化膜生物反應器。
絕大多數印染廢水,經格柵、調節(jié)沉淀池——催化鐵內電解反應器A——水解酸化池——催化鐵內電解反應器B——接觸氧化膜生物反應器A——厭氧水解酸化膜生物反應器——接觸氧化膜生物反應器B處理,足以使其COD去除99%以上、BOD去除99.5%以上、SS去除99%以上、色度去除95%以上,完全達到回用標準;對于活性艷紅K2—BP、酸性紅G、活性黑K—BR等少數難生物降解染料廢水,必要時可單獨增加獨創(chuàng)的光催化氧化膜反應器,亦可確保完全達到回用標準。
三、主要設備
1、格柵:旋轉細格柵兩臺,一用一備;兼具輸送、壓榨功能。單臺過柵流量Qmax=350m3/h;鼓柵直徑d=550mm;鼓柵長度L=1000mm;柵縫寬度b=1mm;電機功率N=1.5KW。
2、管道離心泵:共2臺(一用一備)。單臺流量Q=346m3/h;揚程H=24m;功率N=37KW。
3、空氣壓縮機:單臺排氣量:Q=33m3/h,排氣壓力0.3MPa,功率N=120KW;氧轉移效率E=95%,共2臺(一用一備);單臺排氣量:Q=0.9m3/h,排氣壓力0.7MPa,功率N=7.5KW,共2臺(一用一備)。
4、污泥泵:流量:Q=30m3/h,揚程:8m,功率:1.5kW,共3臺(兩用一備);流量Q=70m3/h,揚程:9m,功率:3kW,共2臺(一用一備)。
5、自制氣壓脫水機:共用2臺(一用一備),單臺最高處理量60m3/h,脫水后平均含固率≥30%。
四、工藝特點
1、通過孔徑0.1微米無機復合微濾膜過濾,基本去除SS,大大降低了難生物降解COD負荷,避免了高濁度的不良影響。
2、將鐵屑、銅屑等組合填料填于兩層孔徑1微米的無機復合微濾膜之間,形成致密的過濾層,可確保廢水與鐵-銅微原電池充分接觸,從而提高了其處理效果。
3、利用無機復合微濾膜作生物載體,實現了生物污泥的徹底截留,提高了容積負荷及抗沖擊能力。污泥附著在特制的軸、徑雙向往復折疊無機復合微濾膜上,形成生物反應膜,提高了微生物的掛膜效果,并實現了污水與污泥的充分接觸、HRT與SRT徹底分離以及生物污泥濃度的任意控制。通過調整SRT,可使污泥濃度穩(wěn)定保持在12~20g/L的理想范圍,能確保工藝操作的長期穩(wěn)定性。
4、由于膜的截流作用,可使SRT任意確定。營造了有利于硝化細菌等增殖緩慢微生物生長的環(huán)境,可極大地提高系統(tǒng)的硝化能力,同時提高難降解大分子有機物的處理效率、促使其徹底的分解。
5、污泥定期流入厭氧水解酸化膜生物反應器,通過延長SRT,使其充分硝化,將污泥化為沼氣回收利用,大大降低污泥處理費用且節(jié)省了資源。
6、以0.15微米孔徑無機復合微濾膜兼作微孔曝氣器,所產生的氣泡直徑<1微米,比傳統(tǒng)微孔曝氣器縮小了上千倍,氧的利用率接近100%,大大降低了能耗。曝氣過程中,同時完成微濾膜的水洗和氣洗,預防膜堵塞??梢源_保系統(tǒng)長期穩(wěn)定運行。
7、利用脈沖布水造成擾動,激起池底的沉積污泥,提高了活性污泥的分散性,可加強泥水之間的接觸,實現污水的均勻混合。
8、充分利用無機復合微濾膜的各種優(yōu)勢,極大地提高了生化效果,省略了生物填料、二沉池、氣浮池和混凝藥劑。減少了投資,降低了運營成本。
9、由于獨創(chuàng)的軸、徑雙向往復折疊無機復合微濾膜的優(yōu)勢,通過科學的結構與流程設計,本工藝綜合了膜過濾、內電解法、LIT、中國設計師網R、MBR、MABR、UA中國設計師網、UBF等多種工藝的優(yōu)點,大大減少了土地占用,占地面積不到傳統(tǒng)工藝的20%;投資與傳統(tǒng)工藝大致相當的情況下,即可實現水的全部回用;節(jié)約了大量寶貴的淡水資源,且運行成本不到傳統(tǒng)工藝的15%。
五、經濟分析
設計處理能力:8000m3/d;
1、裝機容量:170.5kW,運行:150kW。
2、運行成本:電耗:0.015元/m3污水(工業(yè)用電按0.9元/kW•h計算);鐵屑費:0.08元/m3污水(鐵屑按800元/t、消耗量按50g/m3污水計算);工資:0.011元/m3污水(額定6人,按1600元/月計算);折舊:0.1元/m3污水。合計運營成本:0.206元/m3污水。累計59.328萬元/a。
3、沼氣收入:110.88萬元/a(沼氣的熱值約為22680kJ/m3,煤的熱值為21000kJ/Kg計算,1m3沼氣的熱值相當于1kg原煤。以沼氣產率0.5m3/kgCOD計算,產氣量為6160m3/d,折合原煤6.16噸。原煤按500元/t計算,每天減少費用3080元。)
4、出水完全回用減少排污費:31.68萬元/a(達標排放排污費
按0.1元/m3,未計污染費和超標排放罰款)。
5、出水完全回用減少水費:380.16萬元/a(工業(yè)水費按1.2元/m3計算)。
6、扣除運營費用后,每年可增加收益:458.61萬元以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http://www.www.bestschotzproductions.com/gtech_pic/images/images/qrcode_for_gh_7f21ccef0be4_430.jpg)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